存内计算,要喷发了?
发布时间:2021-10-29 14:10:20 所属栏目:资讯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苹芯科技CEO杨越则认为,万物互联+的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。智能产品覆盖面积越来越大,产品形态的多样性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。我们可以预见,由于传输延迟或数据安全考虑,很多数据处理及推理运算将在端侧发生。通用性计算芯片在服务特定AI算法方面并不具
苹芯科技CEO杨越则认为,万物互联+的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。智能产品覆盖面积越来越大,产品形态的多样性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。我们可以预见,由于传输延迟或数据安全考虑,很多数据处理及推理运算将在端侧发生。通用性计算芯片在服务特定AI算法方面并不具备性价比优势,为AI定制的芯片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上的底层核心技术。存内计算作为创新性极强的芯片架构形式,由于突破了困扰业界多年的存储墙问题,且与深度学习网络运算模型中的基本算子高度契合,使得基于存内计算架构的芯片相比于市场已有的AI加速芯片,在计算效率(TOPS/Watt)方面有数量级上的提升。在智能时代里,从可穿戴到自动驾驶,功耗约束下场景里的计算效率都是永恒的主题,存内计算是解放算力、提升能效比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。
而且与其他低功耗计算,如低电压亚阈值数字逻辑ASIC、神经模态(Neuromorphics)计算和模拟计算比较,存内计算的优势也尽显。
王绍迪表示,低功耗亚阈值计算是对现有逻辑计算的功耗优化,一般能效可以提升2-4倍,但是算力相应降低,只能进行针对性的优化。而存内计算是新型的运算架构,做的是二维和三维矩阵运算,能效和算力可以提高100-1000倍。神经模态运算是为类脑算法而设计的芯片,有不同的实现方式,如模拟计算、数字计算、无时钟计算、或者存算一体的实现方式。其实上述三种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。后摩尔时代下,无法通过工艺的提升来优化整体算力,异构计算和新架构变得更为重要。
(编辑:秩名) 【免责声明】本站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:bqsm@foxmail.com,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。 |
相关内容
未处理完善
-
无相关信息
最新更新